=================================
各位朋友,大家好!本期视频课程的主题是:加热条件下的多孔介质两相流与相变(汽化)经典模型。首先说说这个模型的特色:(1)它描述的是多孔介质两相流;(2)通过加热使液态水汽化,形成两相流;(3)以两相混合状态描述流体流动,但各相态之间能够区分开;(4)能够描述流体流动与相变过程中系统热量的变化;(5)以PDE建模为主。实际上这个模型属于多孔介质领域的经典模型,能够应用到各行各业。本次也是在经典SCI文献基础上推出的这款模型。
该模型几何上呈矩形,长0.1m,高0.02m,域内为多孔介质,初始温度为22℃,初始孔压为零。顶部边界隔热、防渗,底部在0.04-0.06m范围内给定热通量,100 kw/m^2,向内加热。模型左侧边界持续注入液态水,注入速率为0.2mm/s,同时,施加22℃的恒温边界。模型右侧边界为开放边界,流体和热量自由流出。采用瞬态计算,持续1000s,计算域内液态水的汽化过程,气液两相流过程,液态水饱和度变化,以及域内温度的变化。
两相流体流动采用混合模型,通过质量守恒方程并结合达西定律,控制两相流动。同时考虑非饱和渗流。关于控制热量场的能量方程,采用焓H作为方程的主控变量,而非温度T。因为在水汽相变过程中,当热量达到沸点,又不是特别高的时候,随着热量的增加,温度是保持沸点温度不变的。因此以单位体积焓H作为主变量。考虑了热对流和热扩散过程,其中热对流受流体流动的影响。
另外,这个模型非常关键且复杂的是温度T和饱和度s与焓H之间的关系。这里需要针对水的状态进行分阶段建立函数关系。这里面分了三个阶段:(1)液态水阶段;(2)水汽混合阶段;(3)完全汽化阶段。热量在这三个阶段中逐级递增。
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个模型假设固体、液体、气体处于热平衡状态,也即T=Ts=Tl=Tv。当然,这个模型目前来说,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第三阶段的完全汽化过程。从目前的模拟结果来看,比较难实现完全汽化现象。当然,我们也在一直针对这个问题,持续研究与优化。
=================================
折合: 0元
折合: 0元
学历:博士
研究方向:岩土多物理场耦合;岩土多孔/裂隙渗流;滑坡动力学;岩土工程支护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课程特点: 1、THMD温度场-应力场-压力场-损伤场耦合。 2、通过损伤描述压裂液作用下的裂缝扩展。 3、温度的变化影响渗流与损伤。 4、裂缝的扩展影响渗流、温度和应力。 5、各物理场之间相互耦合。 6、Comsol内置接口建模。 7、SCI文献解读+接口详细讲解+操作演示。 8、软件采用的6.2版本。 9、课程和模型任何疑问和问题,均可在课程技术论坛交流答疑,专人回复。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和模型特点:(1)在Comsol中实现非饱和土边坡降雨渗流-应力-变形耦合。 (2)实现利用强度折减法计算降雨后的边坡稳定系数。 (3)在Comsol中自主编辑公式实现耦合建模。 (4)掌握固体力学与渗流力学原理。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和模型特点:(1)在Comsol中实现非饱和土边坡降雨渗流-应力-变形耦合; (2)实现利用强度折减法计算降雨后的边坡稳定系数; (3)构建大尺度多土层复杂边坡模型:工程应用; (4)掌握固体力学与非饱和渗流原理。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该视频课程和模型的特点如下: (1)一维冻土模型。 (2)考虑冰透镜体及其水分阻隔效应。 (3)全面考虑了热-水-力耦合作用。 (4)采用孔隙比的变化来描述水分场的变化。 (5)与C-07冻土模型相比,采用了几乎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主控方程、含冰量计算、考虑冰透镜体、渗透系数、与力学场的耦合等方面。 (6)采用Comsol 6.2版本。 (7)文献解读+方程详解+操作建模。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课程特点: 1、三维粗糙裂隙面。 2、温度场-渗流场。 3、多孔介质-裂隙介质渗流。 4、接口详细讲解+操作演示。 5、软件采用的6.2版本。 6、课程和模型任何疑问和问题,均可在课程技术论坛交流答疑,专人回复。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该模型和课程的特点如下: (1)三维裂隙岩体注浆封孔。 (2)浆液悬浮颗粒在裂隙中沉积。 (3)控制方程包括悬浮颗粒C、沉积颗粒S和浆液流速U。 (4)基于连续介质理论考虑悬浮颗粒和裂隙。 (5)采用微元体构建方程。 (6)文献解读+方程详解+操作建模。 (7)软件采用的6.2版本。 (8)课程和模型任何疑问和问题,均可在课程技术论坛交流答疑,专人回复。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视频课程及模型的特点:1、多孔介质内热-液-气耦合;2、多孔介质气液两相流及相变转化;3、考虑高温高压气体的注入与流出;4、传热接口+水分传输接口+Brinkman方程接口,相互耦合;5、控制方程详解+接口设置详解;6、Step by step操作建模演示。
1、零基础入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 2、详细讲解各接口及其设置方法。 3、通过3个案例step by step完整建模教学。 4、详细讲解结果可视化技术。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该模型或视频课程有如下特点: (1)基坑分层开挖;(2)地下连续墙支护;(3)管井抽水分层降水;(4)非饱和渗流应力耦合;(5)接触、渗流、塑性耦合条件下的收敛控制;(6)操作建模全程录制,可跟做。
本期我们结合一个管内流体热化学反应模型,来初步体验一下comsol中内置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特点。这个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关于管内流体热化学反应模型的讲解和建模,另一部分是在该模型基础上开展的代理模型计算和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数据训练和验证。温馨提示:该模型源于comsol官方模型案例,如果能自学的朋友,可自行前往下载学习。如果感觉自学困难,可参考我们的视频课程讲解学习。
用户回复:
用户回复:
用户回复:
用户回复:
用户回复:
用户回复:
用户回复:
用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