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附件资料 下载

课程简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课程特点: 1、THMC温度场-水分场-盐分场-位移场耦合。 2、冰水相变冻结+硫酸钠结晶析出。 3、主要变量包括:温度、未冻水含量、含冰量、含水率、溶液盐浓度、结晶盐含量、位移。 4、采用PDE偏微分方程建模。 5、文献解读+接口详细讲解+操作演示。 6、软件采用的6.2版本。 7、课程和模型任何疑问和问题,均可在课程技术论坛交流答疑,专人回复。
Geo-AI
欢迎在技术论坛发帖交流本课程模型的疑问,以及相关模型的问题,专人回复,提交即发布,无需审核。 [回复]

    用户回复:

  • 27******12:您好请问下,您觉得继续创新出论文的话您建议在哪些方面去改进呢
    2025-02-03
  • Geo-AI:可以考虑更复杂的耦合项。
    2025-02-04
2024-11-27
15*******12
这个模型还是很高端的,请问我在这个基础上改造一下,发SCI论文可以吗? [回复]

    用户回复:

  • Geo-AI:我不知道你问的是哪层意思,是这个模型改造后够不够发SCI?还是说考虑到所有权问题。首先,这个模型的复杂度肯定是可以发个好文章的,你在这基础上创新一点点,发个三区以上没啥问题的。另外,我们欢迎大家在这个模型基础上改造、创新、优化之后发文章,但不要原封不动的拿去发,至少要有一些创新。
    2024-10-16
2024-10-16
21***87
请问 与冻土的水分场相比,未冻水的运移方程中是没有扩散项吗?另外溶质运移方程是按质量守恒得到的吗?第一项和第三项是什么呢? 这里面的四个方程都是固定方程吗? [回复]

    用户回复:

  • Geo-AI:你应当没看完视频。有扩散项的,是按质量守恒方程得到的,文献中已有说明。建议结合视频多看看,视频讲的还是比较详细的,特别是方程这块。
    2024-08-29
2024-08-29
Dr*Li
你好,这个模型中,对力学场的影响有哪些呢?冻融影响应力应变吗?另外,能否考虑冻融损伤呢? [回复]

    用户回复:

  • Geo-AI:你应当是没把视频看完。这个模型不仅考虑了冻融对力学场的影响,还考虑了化学反应结晶盐析出对力学场的影响。你如果要考虑损伤也是可以的,就在固体力学接口加上损伤就行了。你可以自己通过编写损伤变量来施加,类似于Geo-01中的做法,你也可以直接用固体力学自带的损伤子接口。
    2024-07-12
2024-07-12
邹博
你好,请问你这个模型中的冻融部分的理论方程,跟岩土新君的C-07的冻融模型有哪些区别? [回复]

    用户回复:

  • Geo-AI:冻融这块的理论基本差不多,这个模型主要是增加了溶质运移和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内容。相当于是THMC四场耦合。
    2024-07-11
2024-07-11
lh****en
可以在顶部施加周期性循环温度边界吗? [回复]

    用户回复:

  • Geo-AI:完全可以。
    2024-07-07
2024-07-07
Zh*****81
这个模型确实比较复杂,我导师近期才给我安排这种课题,请问我有什么方法能够快速掌握这个模型,并且能举一反三改造我想要的模型呢?谢谢指导。 [回复]

    用户回复:

  • Geo-AI:建议要先研究研究文献,然后再结合我讲的,来回理解。然后把我这个模型按照步骤建起来跑通。再对照文献的公式,把模型主控方程和变量搞明白。如果真想搞透,建议把所有方程自己总结归纳整理。最后一点建议,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越想快,文献越看不进去。
    2024-07-04
2024-07-04
ni**yu
您好,这个模型确实挺高端的,我是做THMC耦合的,请问我可以在这个模型基础上修改后,用于发表文章吗? [回复]

    用户回复:

  • Geo-AI:前提是你要在此模型基础上做一定程度的优化和创新,另外可以结合你的案例数据进行应用。最后,还需要引用相关参考文献。只要你把这个模型搞明白搞透了,对它的创新还是不难的。所以,如果有理论创新,有案例数据应用,应当能发表不错的期刊,至少2区吧。
    2024-07-03
2024-07-03
Xi********iu
哈哈,敢挑战岩土新君,不错不错! [回复]

    用户回复:

  • Geo-AI:没有没有,各有侧重点,学习这个课程之前,你可以先学习岩土新君的冻土课程,会理解的更深刻些。当然,这个课程该讲的也都基本讲了,最后也有操作演示建模。
    2024-07-01
  • 21***87:请问岩土新君的冻土课程是不是就是C07
    2024-08-28
  • Geo-AI:是的
    2024-08-29
2024-06-30
Geo-02-THMC热-水-盐-力耦合模型
播放次数:664
¥399.00
可用限时积分: 0

折合: 0

可用总积分: 0

折合: 0

收藏
分享
Geo-AI

学历:博士

研究方向:多物理场耦合

相关课程推荐
C-19:加热条件下的多孔介质两相流与相变(汽化)经典模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模型特点: 1、流体流动+传热+相变。 2、多孔介质混合两相流。 3、加热产生相变(汽化)。 4、以焓作为能量方程主变量而非温度。 5、考虑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热量变化。 6、以PDE建模为主。 课程特点: 文献解读+控制方程+模型详解+操作建模。

Geo-04-三维粗糙裂隙岩体热-流耦合模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课程特点: 1、三维粗糙裂隙面。 2、温度场-渗流场。 3、多孔介质-裂隙介质渗流。 4、接口详细讲解+操作演示。 5、软件采用的6.2版本。 6、课程和模型任何疑问和问题,均可在课程技术论坛交流答疑,专人回复。

Geo-03-Comsol碳酸盐岩酸化压裂模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课程特点: 1、碳酸盐岩酸化压裂。 2、渗流场+化学场+侵蚀场。 3、孔隙率-渗透率变化。 4、以Comsol内置接口建模为主。 5、包括两个模型:圆形酸化压裂和矩形酸化压裂。 6、理论说明+接口详解讲解+操作演示。 7、软件采用的6.2版本。 8、课程和模型任何疑问和问题,均可在课程技术论坛交流答疑,专人回复。

A-02:Abaqus非线性问题计算原理与收敛性控制技术

1、本课程主要讲解Abaqus的非线性问题求解原理,以及重点讲解收敛性控制技术。 2、通过深入讲解Abaqus中的收敛条件,分析影响收敛的关键参数。 3、讲解如何调整系统默认设置的参数,使模型更容易、更快收敛,前提能保证结果精度。 4、解读Abaqus收敛原理,摆脱收敛困扰。 5、变被动模拟为主动分析,迈入Abaqus更高境界。

C-10:Comsol气-液两相流数值建模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基于Comsol,构建多孔介质气-液两相渗流模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两相渗流物理模型介绍;两相渗流控制方程讲解;Comsol两相渗流建模;结果可视化;模型重难点问题总结;StepbyStep一步步操作演示建模过程。

C-16:多孔介质管道高温蒸汽流动模型——热湿(热-液-气)耦合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视频课程及模型的特点:1、多孔介质内热-液-气耦合;2、多孔介质气液两相流及相变转化;3、考虑高温高压气体的注入与流出;4、传热接口+水分传输接口+Brinkman方程接口,相互耦合;5、控制方程详解+接口设置详解;6、Step by step操作建模演示。

C-17:裂隙岩体热-流-固耦合数值建模-以地热开采为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和模型特点:1、考虑均质岩体和裂隙岩体的热-流-固耦合。 2、热-流-固三场之间双向全耦合。 3、在Comsol的自带接口上修改方程建模。 4、以地热开采为案例背景,基础理论可应用于多种工程案例。 5、控制方程讲解+操作建模演示。 6、step by step操作演示,可跟做。

C-14:多孔介质高温热湿流动耦合模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和模型特点:1、该模型研究含湿多孔介质中,高温对水分运移的影响。 2、水分的运移包括液态水和水蒸气。 3、模型涉及“热-水-汽”三场耦合。 4、温度变化,影响水分的对流和扩散,以及蒸发;而水分的对流、扩散、蒸发又会影响温度的变化。 5、该模型涉及到多个内置的多物理场及其绑定的接口。 6、本视频课程,包括热湿耦合控制方程讲解、建模接口及参数讲解、各物理场耦合作用机制讲解、step by step操作演示。 7、可以跟做即可学会该模型建

C-13:Comsol三轴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和模型特点:1、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含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 2、双重介质(裂隙+孔隙)渗流应力耦合。 3、考虑裂隙法向应力对其渗透性的影响(Louis经验公式)。 4、逐级增大围压,裂隙渗透性的变化。 5、视频课程包括step by step建模操作,可跟做建模。

C-11:Comsol大尺度多土层复杂边坡降雨+强度折减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和模型特点:(1)在Comsol中实现非饱和土边坡降雨渗流-应力-变形耦合; (2)实现利用强度折减法计算降雨后的边坡稳定系数; (3)构建大尺度多土层复杂边坡模型:工程应用; (4)掌握固体力学与非饱和渗流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