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附件资料 下载

课程简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课程特点: 1、THMC温度场-水分场-盐分场-位移场耦合。 2、冰水相变冻结+硫酸钠结晶析出。 3、主要变量包括:温度、未冻水含量、含冰量、含水率、溶液盐浓度、结晶盐含量、位移。 4、采用PDE偏微分方程建模。 5、文献解读+接口详细讲解+操作演示。 6、软件采用的6.2版本。 7、课程和模型任何疑问和问题,均可在课程技术论坛交流答疑,专人回复。
Geo-AI
欢迎在技术论坛发帖交流本课程模型的疑问,以及相关模型的问题,专人回复,提交即发布,无需审核。 [回复]

    用户回复:

  • 27******12:您好请问下,您觉得继续创新出论文的话您建议在哪些方面去改进呢
    2025-02-03
  • Geo-AI:可以考虑更复杂的耦合项。
    2025-02-04
2024-11-27
15*******12
这个模型还是很高端的,请问我在这个基础上改造一下,发SCI论文可以吗? [回复]

    用户回复:

  • Geo-AI:我不知道你问的是哪层意思,是这个模型改造后够不够发SCI?还是说考虑到所有权问题。首先,这个模型的复杂度肯定是可以发个好文章的,你在这基础上创新一点点,发个三区以上没啥问题的。另外,我们欢迎大家在这个模型基础上改造、创新、优化之后发文章,但不要原封不动的拿去发,至少要有一些创新。
    2024-10-16
2024-10-16
21***87
请问 与冻土的水分场相比,未冻水的运移方程中是没有扩散项吗?另外溶质运移方程是按质量守恒得到的吗?第一项和第三项是什么呢? 这里面的四个方程都是固定方程吗? [回复]

    用户回复:

  • Geo-AI:你应当没看完视频。有扩散项的,是按质量守恒方程得到的,文献中已有说明。建议结合视频多看看,视频讲的还是比较详细的,特别是方程这块。
    2024-08-29
2024-08-29
Dr*Li
你好,这个模型中,对力学场的影响有哪些呢?冻融影响应力应变吗?另外,能否考虑冻融损伤呢? [回复]

    用户回复:

  • Geo-AI:你应当是没把视频看完。这个模型不仅考虑了冻融对力学场的影响,还考虑了化学反应结晶盐析出对力学场的影响。你如果要考虑损伤也是可以的,就在固体力学接口加上损伤就行了。你可以自己通过编写损伤变量来施加,类似于Geo-01中的做法,你也可以直接用固体力学自带的损伤子接口。
    2024-07-12
2024-07-12
邹博
你好,请问你这个模型中的冻融部分的理论方程,跟岩土新君的C-07的冻融模型有哪些区别? [回复]

    用户回复:

  • Geo-AI:冻融这块的理论基本差不多,这个模型主要是增加了溶质运移和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内容。相当于是THMC四场耦合。
    2024-07-11
2024-07-11
lh****en
可以在顶部施加周期性循环温度边界吗? [回复]

    用户回复:

  • Geo-AI:完全可以。
    2024-07-07
2024-07-07
Zh*****81
这个模型确实比较复杂,我导师近期才给我安排这种课题,请问我有什么方法能够快速掌握这个模型,并且能举一反三改造我想要的模型呢?谢谢指导。 [回复]

    用户回复:

  • Geo-AI:建议要先研究研究文献,然后再结合我讲的,来回理解。然后把我这个模型按照步骤建起来跑通。再对照文献的公式,把模型主控方程和变量搞明白。如果真想搞透,建议把所有方程自己总结归纳整理。最后一点建议,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越想快,文献越看不进去。
    2024-07-04
2024-07-04
ni**yu
您好,这个模型确实挺高端的,我是做THMC耦合的,请问我可以在这个模型基础上修改后,用于发表文章吗? [回复]

    用户回复:

  • Geo-AI:前提是你要在此模型基础上做一定程度的优化和创新,另外可以结合你的案例数据进行应用。最后,还需要引用相关参考文献。只要你把这个模型搞明白搞透了,对它的创新还是不难的。所以,如果有理论创新,有案例数据应用,应当能发表不错的期刊,至少2区吧。
    2024-07-03
2024-07-03
Xi********iu
哈哈,敢挑战岩土新君,不错不错! [回复]

    用户回复:

  • Geo-AI:没有没有,各有侧重点,学习这个课程之前,你可以先学习岩土新君的冻土课程,会理解的更深刻些。当然,这个课程该讲的也都基本讲了,最后也有操作演示建模。
    2024-07-01
  • 21***87:请问岩土新君的冻土课程是不是就是C07
    2024-08-28
  • Geo-AI:是的
    2024-08-29
2024-06-30
Geo-02-THMC热-水-盐-力耦合模型
播放次数:744
¥399.00
可用限时积分: 0

折合: 0

可用总积分: 0

折合: 0

收藏
分享
Geo-AI

学历:博士

研究方向:多物理场耦合

相关课程推荐
C-11:Comsol大尺度多土层复杂边坡降雨+强度折减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和模型特点:(1)在Comsol中实现非饱和土边坡降雨渗流-应力-变形耦合; (2)实现利用强度折减法计算降雨后的边坡稳定系数; (3)构建大尺度多土层复杂边坡模型:工程应用; (4)掌握固体力学与非饱和渗流原理。

C-20:考虑流量与压力边界自动转换的降雨入渗模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模型特点: 1、VG非饱和渗流。 2、土柱降雨入渗。 3、入渗边界为流量-压力自由转换。 4、自由渗出边界与压力成正比。 课程特点:文献解读+控制方程+模型详解+操作建模。

C-09:Comsol裂隙岩体边坡双重介质(孔隙+裂隙)渗流应力耦合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和模型特点:1、裂隙岩体边坡+双重介质渗流(孔隙+裂隙)+渗流应力耦合; 2、模拟多组复杂裂隙的渗流; 3、考虑裂隙渗流与岩块渗流之间相互影响; 4、模拟孔隙、裂隙渗流对岩体变形的影响,以及岩体变形对双重介质渗流的影响,实现双向耦合; 5、详细讲解了双重介质渗流控制方程,从基本原理上掌握该模型; 6、详细讲解了在Comsol中构建双重介质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的每一个细节,可根据视频讲解自行构建模型。

A-02:Abaqus非线性问题计算原理与收敛性控制技术

1、本课程主要讲解Abaqus的非线性问题求解原理,以及重点讲解收敛性控制技术。 2、通过深入讲解Abaqus中的收敛条件,分析影响收敛的关键参数。 3、讲解如何调整系统默认设置的参数,使模型更容易、更快收敛,前提能保证结果精度。 4、解读Abaqus收敛原理,摆脱收敛困扰。 5、变被动模拟为主动分析,迈入Abaqus更高境界。

C-22:Comsol滑坡抗滑桩支护模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模型特点: 1、复杂滑坡结构。 2、抗滑桩支护。 3、结构-岩土体接触。 4、考虑岩土体塑性。 5、强度折减计算稳定系数。 课程特点: 基本原理+模型详解+操作建模。

P-04:基于PFC2D的顺层与逆层岩体边坡失稳破坏过程模拟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视频课程和模型特点: (1)课程包括两个模型:顺层岩质滑坡和逆层岩质滑坡。 (2)采用颗粒流PFC6.0模拟顺层和逆层岩质滑坡破坏过程。 (3)采用线性平行粘结接触模型,以及光滑节理接触模型。 (4)逐行代码讲解,PFC老手和新手都适用。 (5)讲解中穿插如何用PFC帮助文档自学代码、运用代码。 (6)在课程技术论坛交流答疑。

C-13:Comsol三轴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和模型特点:1、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含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 2、双重介质(裂隙+孔隙)渗流应力耦合。 3、考虑裂隙法向应力对其渗透性的影响(Louis经验公式)。 4、逐级增大围压,裂隙渗透性的变化。 5、视频课程包括step by step建模操作,可跟做建模。

Geo-01-THMD热-流-固-损伤耦合模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课程特点: 1、THMD温度场-应力场-压力场-损伤场耦合。 2、通过损伤描述压裂液作用下的裂缝扩展。 3、温度的变化影响渗流与损伤。 4、裂缝的扩展影响渗流、温度和应力。 5、各物理场之间相互耦合。 6、Comsol内置接口建模。 7、SCI文献解读+接口详细讲解+操作演示。 8、软件采用的6.2版本。 9、课程和模型任何疑问和问题,均可在课程技术论坛交流答疑,专人回复。

A-16:Abaqus三维滑坡-抗滑桩数值建模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和模型特点:1、构建了拟三维滑坡-抗滑桩模型,该模型结构包括:滑体,滑带,滑床,抗滑桩。 2、采用3根抗滑桩,方桩,尺寸2×3×54m,桩边距4m。 3、通过对滑带土进行强度折减,计算抗滑桩支护方案的稳定系数。 4、全程录屏该模型的step by step操作演示,可跟做。

C-23:考虑冰透镜体的热-水-力耦合冻土模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该视频课程和模型的特点如下: (1)一维冻土模型。 (2)考虑冰透镜体及其水分阻隔效应。 (3)全面考虑了热-水-力耦合作用。 (4)采用孔隙比的变化来描述水分场的变化。 (5)与C-07冻土模型相比,采用了几乎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主控方程、含冰量计算、考虑冰透镜体、渗透系数、与力学场的耦合等方面。 (6)采用Comsol 6.2版本。 (7)文献解读+方程详解+操作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