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附件资料 下载

课程简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和模型特点:1、Abaqus模拟隧道开挖与衬砌支护。 2、Step by Step 全程录制,跟视频操作即可。 3、分别构建了无衬砌和有衬砌隧道开挖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两者的结果。 4、课程中对隧道开挖与支护建模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作了详细讲解。 5、本视频课程讲述的建模思维,对隧道相关模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岩土新君
欢迎在技术论坛发帖交流本课程模型的疑问,以及相关模型的问题,专人回复,提交即发布,无需审核。 [回复]
2024-11-27
wa*********86
请问一下,这个视频课程跟A-14视频课程有什么区别?看完这个,还有必要看A-14吗?谢谢解答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新君:侧重点不一样,这个模型教大家如何考虑隧道开挖-支护过程中的应力释放问题。在A-14中,主要是考虑分步开挖与支护的建模过程,三维复杂隧道模型构建。可以都看看。
    2023-01-31
2023-01-31
Ru***ng
如果是做三维隧道分步开挖,请问还能实现开挖前的应力释放过程吗?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新君:可以啊,思路还是一样的,只不过多增加一些分析步。在开挖之前,先把要开挖的部分进行模量折减,释放一部分应力,然后支护,然后再挖除。每个断面的开挖与支护按照这个步骤重复即可。不过要弄透场变量折减原理。
    2022-09-19
2022-09-19
盛夏
按照您这个模型,做成三维应当不难吧?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新君:不难啊,三维思路跟二维一样。
    2022-06-19
2022-06-19
天道
老师,我能否这样理解,先降低要开挖部分的模量,然后添加衬砌,让围岩的应力施加到衬砌上,然后再把要开挖的部分挖去,这样的话,衬砌能够很好的起着支护的作用。如果开挖完再加衬砌的话,衬砌没有完全发挥作用。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新君:是这样的,实际工程中,虽然是隧道断面开挖完再加衬砌,但是隧道围岩的应力释放需要一个过程,在施加衬砌的时候,围岩应力还没有完全释放掉。因为我们的模型是稳态模型,如果我们先开挖完,再施加衬砌,那么就相当于让围岩应力完全释放掉,再加衬砌,这样就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先通过折减模量,让围岩释放掉一部分应力,但未完全释放,再施加衬砌,再完全开挖。
    2022-06-06
2022-06-06
ca**ou
新君老师您好,我有个困惑,请问隧道开挖的应力释放过程,能否用瞬态分析步模拟呢?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新君:虽然隧道开挖后的围岩应力释放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但这个问题我们依然普遍采用静力分析法,而非瞬态分析。如果你要做瞬态分析,那就是涉及到应力应变随时间变化,那就涉及到蠕变问题。在通用静力分析法里面,它采用的方法是让荷载逐步施加,而非一次性施加,其实把所有静力分析步的增量步叠加起来,可视为一个瞬态过程,只不过这种过程不以时间为变量,而是以分析步的增量步为变量,你把增量步当做时间步,可能这个问题你就想通了。你可以让它计算到某个增量步后,不继续计算,在他的应力没有完全释放的时候,加衬砌,再然后下个分析步继续计算
    2022-04-24
2022-04-24
请问一下,为什么要先加衬砌再开挖呢?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新君:就像视频里讲的,这里考虑了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应力释放效应。衬砌分析步和开挖分析步都是稳态分析步,试想一下,如果先全部开挖,稳态分析后,应力重新调整完毕了,再去衬砌支护,跟现实中的施工过程有出入。现实施工中,是每挖一段,就要支护,所以在支护的时候,隧道围岩的应力没来得及释放掉,衬砌加上去后,能够阻止一部分应力的释放。所以视频中的模型,在开挖前,对要开挖的岩土体强度做了折减,然后加衬砌,再开挖,就是为了尽可能地模拟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应力变化过程。
    2022-02-04
2022-02-03
A-13:Abaqus隧道开挖与衬砌支护数值建模
播放次数:653
¥69.00
可用限时积分: 0

折合: 0

可用总积分: 0

折合: 0

收藏
分享
岩土新君

学历:博士

研究方向:岩土多物理场耦合;岩土多孔/裂隙渗流;滑坡动力学;岩土工程支护

相关课程推荐
P-02:基于颗粒流PFC的直剪试验和环剪试验数值模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视频课程与模型特点:(1)采用颗粒流PFC实现土工直剪试验与环剪试验;(2)监测的剪应力-剪应变曲线具有良好的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特征;(3)对两个模型所涉及到的dat文件结构及每行代码进行了详细讲解;(4)每个模型都由岩土新君精心优化和调整,并达到最优效果;(5)对于研究岩土力学和滑坡、边坡的朋友来说非常适用。(6)软件版本:PFC 5.0.35。

C-19:加热条件下的多孔介质两相流与相变(汽化)经典模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模型特点: 1、流体流动+传热+相变。 2、多孔介质混合两相流。 3、加热产生相变(汽化)。 4、以焓作为能量方程主变量而非温度。 5、考虑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热量变化。 6、以PDE建模为主。 课程特点: 文献解读+控制方程+模型详解+操作建模。

C-26:Comsol深度神经网络DNN之土层动态固结沉降量预测-考虑时间维度

这个课程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土柱固结沉降瞬态模型,它是基于物理力学理论,采用有限元法计算的。本次课程的第二部分内容:考虑时间和空间的comsol深度神经网络的运用。我们先通过有限元模型,通过代理模型计算,得到一定量(有限)的数据,然后采用深度神经网络对这些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关系进行非线性映射,获得目标变量(最终沉降量)的DNN函数。然后就可以针对任意的参数值进行沉降量预测。该模型的特点是考虑了时间维度。

C-15:Comsol相场法水力压裂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该视频课程主要讲解基于相场法的水力压裂理论,以及如何在Comsol中构建相应的数值模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相场法水力压裂基础理论及控制方程精讲,结合经典SCI文献;(2)在Comsol中构建相场法水力压裂数值模型;(3)考虑了不同应力边界条件,复现SCI模型;(4)Step by Step全程操作演示,可跟做。

Geo-05:三维裂隙岩体注浆封孔(悬浮颗粒沉积)模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该模型和课程的特点如下: (1)三维裂隙岩体注浆封孔。 (2)浆液悬浮颗粒在裂隙中沉积。 (3)控制方程包括悬浮颗粒C、沉积颗粒S和浆液流速U。 (4)基于连续介质理论考虑悬浮颗粒和裂隙。 (5)采用微元体构建方程。 (6)文献解读+方程详解+操作建模。 (7)软件采用的6.2版本。 (8)课程和模型任何疑问和问题,均可在课程技术论坛交流答疑,专人回复。

C-07:Comsol/冻土/热-水-力耦合/冰水相变/PDE建模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该模型和视频课程主要特征: 1、针对冻土的冻胀融沉问题; 2、考虑冻土的热-水-力耦合; 3、考虑冰-水相变过程; 4、在Comsol中利用PDE偏微分方程接口建模; 5、详细解读推导了相关理论控制方程; 6、详细讲解了每一个建模细节,可完全照做。

A-16:Abaqus三维滑坡-抗滑桩数值建模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和模型特点:1、构建了拟三维滑坡-抗滑桩模型,该模型结构包括:滑体,滑带,滑床,抗滑桩。 2、采用3根抗滑桩,方桩,尺寸2×3×54m,桩边距4m。 3、通过对滑带土进行强度折减,计算抗滑桩支护方案的稳定系数。 4、全程录屏该模型的step by step操作演示,可跟做。

C-22:Comsol滑坡抗滑桩支护模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模型特点: 1、复杂滑坡结构。 2、抗滑桩支护。 3、结构-岩土体接触。 4、考虑岩土体塑性。 5、强度折减计算稳定系数。 课程特点: 基本原理+模型详解+操作建模。

C-13:Comsol三轴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和模型特点:1、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含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 2、双重介质(裂隙+孔隙)渗流应力耦合。 3、考虑裂隙法向应力对其渗透性的影响(Louis经验公式)。 4、逐级增大围压,裂隙渗透性的变化。 5、视频课程包括step by step建模操作,可跟做建模。

C-16:多孔介质管道高温蒸汽流动模型——热湿(热-液-气)耦合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视频课程及模型的特点:1、多孔介质内热-液-气耦合;2、多孔介质气液两相流及相变转化;3、考虑高温高压气体的注入与流出;4、传热接口+水分传输接口+Brinkman方程接口,相互耦合;5、控制方程详解+接口设置详解;6、Step by step操作建模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