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附件资料 下载

课程简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模型特点: 1、流体流动+传热+相变。 2、多孔介质混合两相流。 3、加热产生相变(汽化)。 4、以焓作为能量方程主变量而非温度。 5、考虑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热量变化。 6、以PDE建模为主。 课程特点: 文献解读+控制方程+模型详解+操作建模。


=================================
各位朋友,大家好!本期视频课程的主题是:加热条件下的多孔介质两相流与相变(汽化)经典模型。首先说说这个模型的特色:(
1)它描述的是多孔介质两相流;(2)通过加热使液态水汽化,形成两相流;(3)以两相混合状态描述流体流动,但各相态之间能够区分开;(4)能够描述流体流动与相变过程中系统热量的变化;(5)以PDE建模为主。实际上这个模型属于多孔介质领域的经典模型,能够应用到各行各业。本次也是在经典SCI文献基础上推出的这款模型。

 

该模型几何上呈矩形,长0.1m,高0.02m,域内为多孔介质,初始温度为22℃,初始孔压为零。顶部边界隔热、防渗,底部在0.04-0.06m范围内给定热通量,100 kw/m^2,向内加热。模型左侧边界持续注入液态水,注入速率为0.2mm/s,同时,施加22℃的恒温边界。模型右侧边界为开放边界,流体和热量自由流出。采用瞬态计算,持续1000s,计算域内液态水的汽化过程,气液两相流过程,液态水饱和度变化,以及域内温度的变化。

=================================



=================================

两相流体流动采用混合模型,通过质量守恒方程并结合达西定律,控制两相流动。同时考虑非饱和渗流。关于控制热量场的能量方程,采用焓H作为方程的主控变量,而非温度T。因为在水汽相变过程中,当热量达到沸点,又不是特别高的时候,随着热量的增加,温度是保持沸点温度不变的。因此以单位体积焓H作为主变量。考虑了热对流和热扩散过程,其中热对流受流体流动的影响。

 

另外,这个模型非常关键且复杂的是温度T和饱和度s与焓H之间的关系。这里需要针对水的状态进行分阶段建立函数关系。这里面分了三个阶段:(1)液态水阶段;(2)水汽混合阶段;(3)完全汽化阶段。热量在这三个阶段中逐级递增。

 

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个模型假设固体、液体、气体处于热平衡状态,也即T=Ts=Tl=Tv。当然,这个模型目前来说,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第三阶段的完全汽化过程。从目前的模拟结果来看,比较难实现完全汽化现象。当然,我们也在一直针对这个问题,持续研究与优化。
=================================

岩土新君
任何问题,都可以在技术论坛发帖求助,有专人回复解答。提交即发布,无需审核。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新君:可以是本课程模型的疑问,也可以是相关任何问题的疑问。
    2024-11-15
  • 岩土新君:每天有专人不定时回复解答。
    2024-11-15
2024-11-15
dzy
请问老师,,对于蒸汽一直加热会产生过热的蒸汽,其温度通常会高于100°C,模型受热面的入口条件为恒热流密度,但温度一直维持在100°C,这个问题如何进行解决,需要修改模型的哪一部分(如接口、控制方程等)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新君:这个十分复杂,涉及到完全汽化区,我可以给你提供几篇经典的参考文献,你可以看看文献上面的理论和处理方法。文献里面完全汽化区温度可以达到一两千度。文献链接我发在了本课程技术论坛,发帖时间为2024.10.29.
    2024-10-29
2024-10-29
岩土新君
欢迎大家在本课程的技术论坛交流。可以是本课程模型的疑问,也可以是相关模型的问题。快速发布,无需审核。专人回复,知无不言。 [回复]
2024-10-22
10******82
请问一下老师,如果我想做热管的仿真,然后根据官网的案例设置的水蒸气(不含空气)和多孔介质,两个界面之间设置入口,这样子我应该用什么物理场呢?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新君:你的热管内如果是空的话,就不要用多孔介质,用层流模拟管内热流体即可。
    2024-08-12
2024-08-08
hsx
整个模型的相变率随时间的变化一维绘图组怎么画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新君:可以在定义中设置探针,输入你想要的表达式即可。你所谓的相变率可以用液态水的饱和度的变化率来表示。
    2023-12-29
2023-12-28
Zh**********16
请问在Comsol求解日志中,res,jac,sol,order,Tfail,NLfail,LinErr,LinRes分别代表什么意思,谢谢告知。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新君:(1)res: residuals,残差,表示当前解与实际方程的差异。在迭代求解中,残差的减小是收敛的一个指标。当残差足够小时,可以认为找到了一个满足方程的解。 (2)jac: Jacobian matrix,雅可比矩阵,表示方程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偏导数关系。雅可比矩阵的计算在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时经常会用到。
    2023-10-19
  • 岩土新君:(3)sol: solution,解,表示当前迭代步骤得到的解。 (4)order: order of convergence,收敛阶数,表示每一步迭代中解的精度提高的速度。通常在迭代过程中,解的精度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而提高,收敛阶数描述了这种提高的速度。
    2023-10-19
  • 岩土新君:(5)Tfail: convergence failure in nonlinear iterations,非线性迭代中的收敛失败次数。非线性求解器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收敛到一个满意的解,Tfail表示在迭代过程中出现了多少次这样的失败。 (6)NLfail: total number of nonlinear iterations,总的非线性迭代次数。非线性求解通常需要多次迭代才能找到一个满足要求的解,NLfail表示总共进行了多少次这样的迭代。
    2023-10-19
  • 岩土新君:(7)LinErr: linear solver error,线性求解器的误差。在线性求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差,该标志用于表示这种误差的程度。 (8)LinRes: linear solver residual,线性求解器的残差。表示线性方程组的解与实际方程的差异,类似于非线性求解中的残差,用于判断线性方程组的解是否足够精确。
    2023-10-19
2023-10-19
中科****
岩土新君专业知识面很广,受益匪浅! 请问这个模型跟两外两个热湿模型C-14和C-16主要区别在哪呢?谢谢解答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新君:区别还是比较大的。(1)c-14和c-16是直接采用的COMSOL自带的热湿流动多场耦合接口,而这个模型是基于文献给出的控制方程,嵌入到COMSOL偏微分方程中的。(2)那两个模型以相对湿度作为水分场的主控变量,而这个模型是以传统的孔压作为主变量。(3)那两个模型水和蒸汽是分开计算的,这个是混合计算的。(4)c-16是高温流体注入,低温流出,这个模型是低温注入,高温流出。(5)这个模型对高温汽化(相变)过程考虑得更具体些。那两个模型主要考虑温度对相对湿度的影响。应当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汽化过程。
    2023-09-09
2023-09-09
Mi***23
汽化有哪些主控因素呢?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新君:仔细看视频,其实有讲到。汽化的过程与程度,主控条件包括:底部的热通量,左边界的恒定温度,左边界的低温液态水注入速率。右边界一般都是开放边界,所以不用调整。
    2023-09-07
2023-09-07
光源****
大神,膜拜!刚刚快速看了一下,还没看完,感觉很高大上,后面专门抽时间仔细学习,有问题再专门请教您哈。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新君:感谢支持,相关问题我们可以在微信上进行一步探讨交流。
    2023-09-06
2023-09-06
C-19:加热条件下的多孔介质两相流与相变(汽化)经典模型
播放次数:816
¥199.00
可用限时积分: 0

折合: 0

可用总积分: 0

折合: 0

收藏
分享
岩土新君

学历:博士

研究方向:岩土多物理场耦合;岩土多孔/裂隙渗流;滑坡动力学;岩土工程支护

相关课程推荐
C-05:基于Comsol的降雨边坡模型及稳定性计算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和模型特点:(1)在Comsol中实现非饱和土边坡降雨渗流-应力-变形耦合。 (2)实现利用强度折减法计算降雨后的边坡稳定系数。 (3)在Comsol中自主编辑公式实现耦合建模。 (4)掌握固体力学与渗流力学原理。

C-18:深部咸水层封存二氧化碳-高压气液两相流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期视频课程与模型有如下特点: 1、针对深部含水层储存CO2的工程问题。 2、基于多孔介质两相流驱替理论。 3、考虑质量守恒、达西定律、非饱和渗流相关理论。 4、含水层处于高压饱水状态。 5、采用Comsol自带的多物理场耦合接口。 6、文献解读+控制方程+模型详解+操作演示+总结探讨。

C-10:Comsol气-液两相流数值建模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基于Comsol,构建多孔介质气-液两相渗流模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两相渗流物理模型介绍;两相渗流控制方程讲解;Comsol两相渗流建模;结果可视化;模型重难点问题总结;StepbyStep一步步操作演示建模过程。

C-17:裂隙岩体热-流-固耦合数值建模-以地热开采为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和模型特点:1、考虑均质岩体和裂隙岩体的热-流-固耦合。 2、热-流-固三场之间双向全耦合。 3、在Comsol的自带接口上修改方程建模。 4、以地热开采为案例背景,基础理论可应用于多种工程案例。 5、控制方程讲解+操作建模演示。 6、step by step操作演示,可跟做。

P-03:基于PFC3D的三维滑坡动力学过程模拟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视频课程和模型特点: (1)采用颗粒流PFC6.0模拟三维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动力学过程。 (2)逐行代码讲解,PFC老手和新手都适用。 (3)讲解中穿插如何用PFC帮助文档自学代码、运用代码。 (4)在课程技术论坛交流答疑。

Z-01:太沙基饱和土固结理论-解析解-数值解-Matlab-Comsol-Abaqus-巅峰对决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和模型特点:1、对太沙基一维饱和土固结理论的推导做了详细讲解。 2、在Matlab中求解饱和土固结模型的解析解。 3、在Comsol中求解了饱和土固结模型的数值解。 4、在Abaqus中求解了饱和土固结模型的数值解。 5、将Matlab、Comsol、Abaqus中的数据结果汇总到Origin中作图对比。 6、浅谈饱和土固结理论在Matlab、Comsol、Abaqus中实现的优缺点,以及软件本身使用的一点感受。 7、建模step

A-02:Abaqus非线性问题计算原理与收敛性控制技术

1、本课程主要讲解Abaqus的非线性问题求解原理,以及重点讲解收敛性控制技术。 2、通过深入讲解Abaqus中的收敛条件,分析影响收敛的关键参数。 3、讲解如何调整系统默认设置的参数,使模型更容易、更快收敛,前提能保证结果精度。 4、解读Abaqus收敛原理,摆脱收敛困扰。 5、变被动模拟为主动分析,迈入Abaqus更高境界。

C-20:考虑流量与压力边界自动转换的降雨入渗模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模型特点: 1、VG非饱和渗流。 2、土柱降雨入渗。 3、入渗边界为流量-压力自由转换。 4、自由渗出边界与压力成正比。 课程特点:文献解读+控制方程+模型详解+操作建模。

A-17:地震动力作用下考虑粘弹性边界的地基与边坡动力学模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和模型特点:1、地震动力作用下考虑粘弹性边界。 2、地基模型与边坡模型。 3、理论原理讲解+建模操作演示。 4、考虑了初始地应力平衡。 5、考虑了静动边界转化。 6、对建模操作流程做了详细总结。 7、视频建模全程录制,可跟做。 8、附Abaqus模型源文件、MATLAB源文件及相关参考文献。

Geo-05:三维裂隙岩体注浆封孔(悬浮颗粒沉积)模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该模型和课程的特点如下: (1)三维裂隙岩体注浆封孔。 (2)浆液悬浮颗粒在裂隙中沉积。 (3)控制方程包括悬浮颗粒C、沉积颗粒S和浆液流速U。 (4)基于连续介质理论考虑悬浮颗粒和裂隙。 (5)采用微元体构建方程。 (6)文献解读+方程详解+操作建模。 (7)软件采用的6.2版本。 (8)课程和模型任何疑问和问题,均可在课程技术论坛交流答疑,专人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