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附件资料 下载

课程简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视频课程及模型的特点:1、多孔介质内热-液-气耦合;2、多孔介质气液两相流及相变转化;3、考虑高温高压气体的注入与流出;4、传热接口+水分传输接口+Brinkman方程接口,相互耦合;5、控制方程详解+接口设置详解;6、Step by step操作建模演示。
岩土**
关于考虑降雨问题,在答疑解惑栏目里面有比较详细的解答,主贴时间:2025-09-11 10:43。 [回复]
2025-09-11
18*******17
您好,我想将该案例中的多孔介质改为土壤介质,应该调整哪些参数的设置?还有我在尝试通入绝干空气180分钟(通风温度恒定在25℃),结果显示含水量变化并不明显,我应该调整哪几个参数来加快水分的挥发?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首先,这个模型针对的就是多孔介质,土壤也是多孔介质,相关参数只要按照土壤参数设置即可。
    2025-01-04
  • 岩土**:关于含水量问题,建议改一下出口边界,模型设置的是流出,你可以试试开放边界,然后指定外面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试试。有问题可以继续在技术论坛深入交流。
    2025-01-04
  • 岩土**:另外,你说要通入干空气,那通入边界的那个含水量要接近零。
    2025-01-04
2025-01-04
岩土**
关于模型中的含水量函数与相对湿度的关系,我查了一些资料,整理了一个文档,链接在技术论坛中。含水量函数与体积含水量相关,相对湿度与基质吸力相关,与非饱和土理论属于两套不同理论,但是又有关联。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技术论坛中的主贴发帖时间:2024-12-12 15:08
    2024-12-12
2024-12-12
岩土**
欢迎在技术论坛发帖交流本课程模型的疑问,以及相关模型的问题,专人回复,提交即发布,无需审核。 [回复]
2024-11-27
岩土**
任何问题,都可以在技术论坛发帖求助,有专人回复解答。提交即发布,无需审核。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可以是本课程模型的疑问,也可以是相关任何问题的疑问。
    2024-11-15
  • 岩土**:每天有专人不定时回复解答。
    2024-11-15
2024-11-15
13*******82
老师,您觉得C-14和C-16模型,哪个好一些?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我个人觉得C-16应当更好些,不知道为啥C-14更火,哈哈。
    2024-10-22
2024-10-22
刘先*
讲的非常不错!请问一下,液态水和水蒸气的流动都考虑了吗?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都考虑了,我在视频中关于控制方程的部分已经讲的很明白,包括它们的对流和扩散都有考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变转化,蒸发和冷凝。建议仔细看看视频,可以倍速观看。
    2023-01-27
2023-01-27
古德**
请问这个模型的气液两相流,与课程C-10模型的气液两相流有什么区别呢?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这两个模型都考虑了多孔介质中的气液两相流,都是各相的非饱和渗流。第一个不同的是,C-16模型还考虑了在温度作用下气液之间的相变,即液态水在高温下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低温下冷凝成液态水。C-10模型的两相流之间不发生相变。第二个不同的是,在各相的非饱和渗流模型中,C-10用的是VG渗流模型,C-16用的是自定义的渗流模型,但都是描述相对渗透率随饱和度变化。第三个不同的是,C-10模型采用PDE建模的,C-16模型采用的自带接口。
    2023-01-09
2023-01-09
古德**
请问一下,这个模型有哪些耦合机制呢?能否较全面的总结一下? [回复]

    用户回复:

  • 岩土**:在我们微信公众号“岩土数值模拟技术”里面有总结的。首先,液态水和水蒸气的对流和扩散会影响热量的变化,而高温又会使得液态水蒸发为水蒸气,低温使得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其次,湿空气的流动受到热量的影响,形成非等温流动;此外,湿空气和液态水均在孔隙中,液态水的饱和度会影响湿空气的流动,而湿空气的流速又会影响液态水的运移,等等。
    2023-01-09
2023-01-09
C-16:多孔介质管道高温蒸汽流动模型——热湿(热-液-气)耦合
播放次数:436
¥128.00
可用限时积分: 0

折合: 0

可用总积分: 0

折合: 0

收藏
分享
岩土星君

学历:博士

研究方向:岩土多物理场耦合;岩土多孔/裂隙渗流;滑坡动力学;岩土工程支护

相关课程推荐
Geo-01-THMD热-流-固-损伤耦合模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课程特点: 1、THMD温度场-应力场-压力场-损伤场耦合。 2、通过损伤描述压裂液作用下的裂缝扩展。 3、温度的变化影响渗流与损伤。 4、裂缝的扩展影响渗流、温度和应力。 5、各物理场之间相互耦合。 6、Comsol内置接口建模。 7、SCI文献解读+接口详细讲解+操作演示。 8、软件采用的6.2版本。 9、课程和模型任何疑问和问题,均可在课程技术论坛交流答疑,专人回复。

Z-01:太沙基饱和土固结理论-解析解-数值解-Matlab-Comsol-Abaqus-巅峰对决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和模型特点:1、对太沙基一维饱和土固结理论的推导做了详细讲解。 2、在Matlab中求解饱和土固结模型的解析解。 3、在Comsol中求解了饱和土固结模型的数值解。 4、在Abaqus中求解了饱和土固结模型的数值解。 5、将Matlab、Comsol、Abaqus中的数据结果汇总到Origin中作图对比。 6、浅谈饱和土固结理论在Matlab、Comsol、Abaqus中实现的优缺点,以及软件本身使用的一点感受。 7、建模step

A-19:基于Abaqus扩展有限元的水力压裂模型——Cohesive准则与VCCT准则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视频课程简介: (1)基于Abaqus的扩展有限元(XFEM),构建水力压裂模型。 (2)在XFEM框架下,创建基于Cohesive准则的水力压裂模型。 (3)在XFEM框架下,创建基于VCCT准则的水力压裂模型。 (4)预制初始短裂缝,在流体压力条件下裂缝扩展。 (5)含step by step操作建模,可跟做。

C-19:加热条件下的多孔介质两相流与相变(汽化)经典模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模型特点: 1、流体流动+传热+相变。 2、多孔介质混合两相流。 3、加热产生相变(汽化)。 4、以焓作为能量方程主变量而非温度。 5、考虑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热量变化。 6、以PDE建模为主。 课程特点: 文献解读+控制方程+模型详解+操作建模。

A-03:Abaqus边坡降雨渗流稳定性数值建模分析视频讲解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该视频课程详细讲解了降雨条件下,岩土边坡的渗流稳定数值建模计算问题。该模型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①饱和-非饱和渗流问题;②渗流-应力-位移耦合问题;③初始应力场和初始孔隙水压力场的设置问题。通过该视频课程的讲解,让您能够彻底掌握降雨边坡的渗流稳定性分析。

Geo-02-THMC热-水-盐-力耦合模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课程特点: 1、THMC温度场-水分场-盐分场-位移场耦合。 2、冰水相变冻结+硫酸钠结晶析出。 3、主要变量包括:温度、未冻水含量、含冰量、含水率、溶液盐浓度、结晶盐含量、位移。 4、采用PDE偏微分方程建模。 5、文献解读+接口详细讲解+操作演示。 6、软件采用的6.2版本。 7、课程和模型任何疑问和问题,均可在课程技术论坛交流答疑,专人回复。

A-16:Abaqus三维滑坡-抗滑桩数值建模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和模型特点:1、构建了拟三维滑坡-抗滑桩模型,该模型结构包括:滑体,滑带,滑床,抗滑桩。 2、采用3根抗滑桩,方桩,尺寸2×3×54m,桩边距4m。 3、通过对滑带土进行强度折减,计算抗滑桩支护方案的稳定系数。 4、全程录屏该模型的step by step操作演示,可跟做。

C-20:考虑流量与压力边界自动转换的降雨入渗模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模型特点: 1、VG非饱和渗流。 2、土柱降雨入渗。 3、入渗边界为流量-压力自由转换。 4、自由渗出边界与压力成正比。 课程特点:文献解读+控制方程+模型详解+操作建模。

C-06:Comsol库水位升降下土石坝变饱和渗流应力耦合+稳定性计算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本课程和模型特点:1、在Comsol中建立了土石坝渗流稳定性模型; 2、该模型考虑库水位升降条件; 3、考虑土石坝非饱和渗流-应力-变形耦合; 4、利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库水位升降过程中,土石坝的稳定性; 5、结果中可查看有效应力变化、孔压变化、饱和度变化、位移变化、塑性应变变化、稳定系数变化等; 6、附模型源文件。

Geo-05:三维裂隙岩体注浆封孔(悬浮颗粒沉积)模型

购买课程后,点击课程附件资料下载,可免费获取模型源文件。该模型和课程的特点如下: (1)三维裂隙岩体注浆封孔。 (2)浆液悬浮颗粒在裂隙中沉积。 (3)控制方程包括悬浮颗粒C、沉积颗粒S和浆液流速U。 (4)基于连续介质理论考虑悬浮颗粒和裂隙。 (5)采用微元体构建方程。 (6)文献解读+方程详解+操作建模。 (7)软件采用的6.2版本。 (8)课程和模型任何疑问和问题,均可在课程技术论坛交流答疑,专人回复。